新华社:宁夏“漂流”画布让普通人“遇见”艺术
发布时间 2018-12-28
  

昨日,新华社发布了《宁夏“漂流”画布让普通人“遇见”艺术》一文,讲述了银川韩美林艺术馆举办 “艺术漂流”活动中的动人故事。

 

现将原文转载于此,以飨读者。

 

 

 

 

韩国小朋友黄善民创作的《星光璀璨的贺兰山之夜》

 


新华社银川1227日电(记者艾福梅、谢建雯)10岁的韩国小朋友黄善民没去过宁夏贺兰山,但山下的韩美林艺术馆里却展览着她画的《星光璀璨的贺兰山之夜》:夜幕深蓝,挂满了金色的星星;大山暗沉,与山脚下的大树静静相偎。

 

位于宁夏银川的韩美林艺术馆仿贺兰山轮廓而建,陈列着中国美术大家韩美林七上贺兰山、观摩岩画所创作的千余件艺术精品。

 

去年9月,艺术馆举办了一次“艺术漂流”活动,在一面4米长、7米高的“画墙”上展出了560幅作品,其中就有黄善民的画。“我爱画画,但没想过我的画能进艺术馆,这对我是很大的鼓励。”黄善民说。

 

“艺术漂流”活动负责人张旭介绍,主办方将艺术馆外景图分为560份,标明色系,再将其与分割好的局部特写图、用于创作的空白画布一同邮给参与者,由他们在规定期限内进行创作并将作品寄回,最后由韩馆拼接完整。

 

“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不限年龄、职业及国籍,只要有人留下地址,就能收到一块画布。艺术从漂流到回归,这一收一寄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对艺术的热爱。”张旭说。

 

远看,560幅画融为一体,贺兰山轮廓清晰、巍峨而立,艺术馆神秘朦胧、静静相依。近看,这一幅幅画又独具特色、内涵丰富。

 

“漂出去的是空画布,流回来的是盛满故事的艺术作品。”艺术馆工作人员杨慧超说,画布几乎“漂遍”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还吸引了黄善民等许多外国友人参与。

 

 

 

埃及友人哈迪娜把对父母和家乡的思念画进《家乡的椰枣树》,红枣衬得天更蓝、叶更绿。

 


32岁的埃及友人哈迪娜说,一想到世界各地的游客都能看到自己的作品,心情就很激动。来中国近5年,她想父母,也想家乡的椰枣:“红枣、绿叶和蓝天,我的思念都在这幅《家乡的椰枣树》中了。”

 

哈迪娜月前专门去了画展,看看融入自己画作的艺术馆全景图。“560幅画风格迥异却又和谐相融,我很骄傲这面‘画墙’里有一幅画属于我。”

 

23岁的广东姑娘谢慧花正在西藏一所偏远小学支教。当地孩子很难接触到外面世界,这些不远千里“漂流”来的画布将他们与艺术的邂逅带出了雪山。“听说画要在千里之外的艺术馆展出时,孩子们跳着举手报名。”

 

谢慧花说,孩子们虽然缺乏绘画技巧,但想象力丰富。那些用简单线条勾勒出的一花一草、一屋一舍,都是他们无忧无虑的彩色童年。


 

 

支教姑娘谢慧花在《雪山嬉闹图》中记录了孩子们湖边玩耍的瞬间。

 


在她自己的作品《雪山嬉闹图》中,孩子们围着湖边的大树奔跑玩耍,湖水澄澈,远处的雪山倒映其中。“生活充满了美好的遇见,就像我和这些西藏孩子们,就像他们和‘艺术漂流’。”谢慧花说。

 

杨慧超每天都在艺术馆中,向游客们介绍“墙画”中的560个故事。“墙画”展出半年多,吸引了大量游客来拍照留念、赏画听故事,其中还有100多名像哈迪娜一样的创作者。

 

“很多人觉得艺术高雅、遥不可及,正是这些普通作品才让艺术更真实。”杨慧超说,“每幅画背后的故事都很感人。”

 

近期,韩美林艺术馆正在筹备着在数字屏幕上展出这些画作,方便游客用指尖碰触欣赏。“我们还打算印1000本图册,每位作者都能拥有一本留作纪念。”杨慧超说。(完)

 


 


201791日,银川韩美林艺术馆开启了一段针对社会大众的“艺术漂流”之旅活动。以银川韩美林艺术馆为原点,在全国范围内招募560位艺术爱好者参与活动创作。参与者每人创作一幅20x25cm的小作品,560幅作品共同拼接成一幅完整的大作品。

 


数月后,这些作品从全国各个地方飞回银川韩美林艺术馆,560幅作品汇集成一幅以贺兰山和银川韩美林艺术馆为背景的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