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属于您
作者:天媛 发布时间 2001-07-20
—— 写在申奥成功时
  

 老师,您是最棒的
 
   七月十三日夜晚,当北京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时,北京沸腾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欢腾声此起彼伏。北京近郊,在一个拥有八千多平方米的中国美术家协会韩美林工作室的大厅内,学生们包围着他们敬爱的老师——韩美林,他们欢呼着,雀跃着!他们站在窗口,对着空荡的蓝球场大喊:“我们成功了”!中国是赢家;老师,您也是赢家。
   一年前,我们目睹了韩老师在北京王府井家里废寝忘食地设计申奥会徽的过程,当时我们曾说,这样的创意、这样的设计、这样的飞白、这样的勾子手、这样的跟步,一定能成功的.
   果然,会徽成功了,申奥也成功了!
   难怪韩老师此刻正摩拳擦掌地在大厅里走来走去呢! 是的,您激动时总是这样。
   在我们的心目中,韩老师,您是最棒的。无论做什么,您总能给我们以惊喜,这种惊喜,是永远超出我们想象的成功!
   自进您的工作室以来,我们永远没有毕业的时候。我们中有的跟随老师几年、十几年;更有的跟随了老师几十年。我们幸福地在老师身边成了家、立了业;我们与老师并肩作战、荣辱与共。老师您几乎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既便到了放假的时候,我们心里最惦记着的还是您,我们的韩老师。我们实在放不下您老师的身体!半年前刚刚做过心脏搭桥手术的您,出院后仍开始了“拼命三郎”的生涯。这不,您刚率领我们从钧瓷的家乡河南禹州回来,在那儿,您与我们一起,愣是与泥巴、钧釉打了近两个月的交道,我们每天都在高达1200度的窑炉旁洗着一遍又一遍的“桑拿”,就这样,近千件作品陆续将从无数窑炉中放出神的光彩!您还忙里偷闲,在生活条件不怎么好的环境下,精心设计出了长达几十米的巨型少数民族绣片图案,这图案画得细腻致极,简直令我们目瞪口呆。
   老师,您还想给我们多少惊喜?多少动力?!
   我们的脑袋都快装不下啦!
 
我们没有回家
 
   工作室每年都在暑期放假,今年也不例外。但许多学生却没有回去,今天的喜悦,除了祝贺祖国、祝贺北京外,我们一定要留在北京,留在工作室,我们要亲自祝贺韩老师!尽管这几十年,老师的成功数不胜数,各种祝贺此起彼伏。但这次不同。
   此时的韩老师渡完步后正兴奋地在画室里画画。他会在一会儿工夫画出好多张有意思的画,人体啊、动物啊都是他的拿手好戏。他亲自将它们编上号,让我们大家抽签。平时我们总是很热衷于这种游戏,谁不想多保存几张韩老师的画呢?可今天却不同,大家似乎索然无兴。
   申奥是成功了;申奥会徽是成功了;“中国结”是成功了。但我们的心中也有一个“结”,这个“结”一直没解开,我们憋了一年多。
  这一年多好长。一年多里,我们历经了工作室长足的发展;历经了我们的韩老师顽强地与死亡抗争;历经了媒体频频传来关于申奥会徽与韩老师没有关系、或者说只有这么一点点关系的不悦的日子。
   我们无法理解,曾给申奥会徽以浓重的笔墨和深刻内涵的韩老师,如今落得是画家而不是设计师的荒唐说法;更无法理解,是我们目睹韩老师把一个从废纸篓边拣起来的、作者已经放弃了的初稿,经过两天两夜的奋战,最后用一支我们熟知的、“服役”多年的破毛笔一气呵成的申奥会徽说是原作者自己用电脑一点点做出来的,还出现了那么多的神话一样的过程,以及神人、神笔、神事!------- 可自韩老师将申委会徽完成直至送到奥申委中标,这期间,原作者从未露过面啊。这是怎么啦?
   我们早就愤愤不平,当时病中的韩老师得知告戒我们“要以大局为重,别因此影响了申奥。”于是,我们沉默了,于是在心中生成了这个“结”,直至今日申奥成功。
 
又是一个挑战
 
   记得,那是去年一月份的事了。一天,韩老师回来告诉我们,他接到了一个重任,那就是为申奥会徽担任总评委和总设计师,韩老师谦虚地自称为总修改。他很兴奋,眼里泛出那种我们熟知的、自信的神韵。这使我们回想起几年前竞争亚特兰大奥运会雕塑的日子里,当时老师也是这样的兴奋、这样的神韵。
   当时有十七个国家、上百件作品参加竞选,韩老师憋足了劲开始大胆创作,最终,三个国家的三件作品入选了,其中就有韩老师的雕塑《五龙钟塔》。
   我们曾荣幸地跟随老师一起赴亚特兰大参加雕塑安装工作,在落成的那一刻,当无数国际友人仰视着《龙雕》——这个古老中国的象征时,站在一边、孤芳自赏的韩老师,悠然地将曾经被造反派挑断了筋的手插入口袋,憨憨地笑着------ (这是他经历了极度疲劳后的习惯动作),我们中的女学生情不自禁地说:此时的韩老师是男人中最有魅力的,任何人都想去爱他。
   我们可以猜测韩老师安排的下一个节目不是去参加各种聚会和接受各种采访,而是带领我们去最好的饭店大吃一顿,果然韩老师用一句习惯用语说:“走,跟我吃野食去”。    我们就是这样的一种师生关系。老师走到哪里,我们便奔向哪里。
 
五天五夜
 
   离申奥会徽定稿的日子还剩没几天了,韩老师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断然决定去深圳,因为那儿有他一个安静的小窝。
   了解韩老师的朋友都知道,在北京,韩老师家一天来几十个客人是再正常不过了的事了。另外,我们还深知老师的另一个秘密:那就是,因为深圳天气比较潮湿,画出来东西特别的棒。
   于是我们飞去深圳,深圳朋友吴中平、张伟、刘颖早已捧着鲜花在机场迎候。
   多日未住的家已经是尘土飞扬,韩老师视而未见。他匆忙拿出一些入围的申奥标志,迅速进入了角色------ 他几乎对每一个方案都进行重新设计、重新定位、重新修改,根据奥申委、及奥申委聘请的中国美协的有关专家们的要求,此次的会徽方案主要是围绕着“圣火”来体现“世纪性、地域性、运动性、21世纪性”等四个原则。以中国传统的龙代表火焰的创意,经过韩老师的修改,一条条代表着中华民族的龙被演变成了熊熊烈火,在五环、长城、北京、2008堆积的炬把上燃烧了起来------韩老师画龙,是他的绝活。由他设计的深圳龙城广场35米高的雕塑《龙雕》被朱熔基总理称为“伟大的艺术工程”、“是艺术高科技”。
   经过三天三夜的奋战,“圣火”出来了,韩老师却瘦了一大圈,我们这些陪他熬夜的人,只有干着急。有糖尿病且不吃鱼虾的他,吃饭时只是简单地用米饭就点咸菜、豆腐丝什么的了事。
   记得有好多朋友心疼韩老师的身体,常常约请他去渡假。安排的自然不是总统套房就是小楼别墅,可老师总是待不了几天就找出各种由头逃将出来。我们想,那一定是房内缺少了两样东西:传真机和复印机。有这两件“宝贝”,便能让他做到足不出门。
   因深圳的家刚装修完,还来不及配备复印机。于是韩老师带着我们去了深圳最大的一家文具店“嘟嘟文具店”买了一台最好的复印机。一些申奥会徽被有幸通过这台全新的复印机一一呈现出来,且是那么的清晰。也许您并不知道,韩老师运用复印机也是一绝!一份画稿经过他放大、缩小、神奇变幻,刹那间一幅美妙绝伦的图案就会跃然呈现在你的眼前,令你不可思议。
   深圳雅昌印刷集团公司的张伟连夜将一、二十幅由韩老师修改后的稿子用电脑编排并做出了彩色效果。
   三天过去了,“圣火”方案已圆满完成,我们需要马上返回北京。
 临行前,韩老师还在不断地修改。老师是一个在事业上极其追求完美的人。
 我们开始整理稿件和行装。
   我们将过道里韩老师亲自清洗的一件件衣服收叠入箱。韩老师总是这样,再忙再累,自己的事情总是自己做,而且还要抢着做。一不留神,他去倒水了;再不留神,一只大虾已落在你碗里,这是常有的事。
   整理稿件时,刘颖发现废纸篓边有一份废弃了的稿子。稿子是当地一位作者拿来的,那天与韩老师聊天后临时出的创意。送来时作者也没有说明创作意图,倒是在旁的吴中平笑着说了一句:“象似打太极拳的。”作者认为这个方案不成熟,他说:“我看,算了吧,还是别拿到北京去。”于是就将稿子放置了一边。
   韩老师此次的任务是修改那些从几千件作品中几次入围的十个稿件,而此份稿件连初评都没参加,刘颖抱着对工作负责的态度,打电话给在正在外面的韩老师。老师说:这个稿子还有点意思。带上吧。年轻人不容易,回去我试试看。
   回北京后的韩老师,反复思考了中国的“盘长”、思考了“五星、五环、五洲”、思考了“56个民族”、思考了“中国结”------,他通了,终于通了。他二话没说,便带了原先的十份、外加一份没有参加初评的稿件去了奥申委。
 他竭力推荐那份图案象打太极拳的稿件,他心里好象已胸有成竹。
 专家们认为,仅凭这份稿子是不行的,单薄极了。再说,游离我们的主题太远了。
   别看韩老师平时大大咧咧,他可是一诺掷千金的人。奥申委、包括伍绍祖先生在内的专家和领导们,凭着韩老师对此方案的独到的理解、凭着对韩老师人品的信任和实力的肯定,凭着对优秀艺术家的尊重,破例同意韩老师提议的方案。    此时,离定稿日还有两天!
 两天,对于一个可以在一碗粥的功夫画出69张画来说的韩老师,是一件容易也并非容易的事。因为艺术这东西是捉摸不定的。
   我们与韩老师一起耗着时间。
   老师翻阅了大量资料和书籍。谁都知道,韩老师家的书是最多、最全的。韩老师买书从不怜惜,除专业书外,文学、天文、地理、历史、科技、考古应有尽有,多家书店勿需征得韩老师同意,只要是有意思的新书便会直接送到韩老师的家中,因为书店的帐号里永远存着韩老师的钱。
   韩老师落笔了,这是我们等待已久的。
   他还是拿起那支偏爱有加的破毛笔,大喊一声,便一气呵成了“中国结”!
   成功了!
   如今我们看到申奥会徽上的飞白就是这支毛笔的功劳。
   随后,老师连夜与美术学院的宋高发、魏征等两位学生通过电脑,一起将“中国结”与北京、与2008、与长城、与五环、与五星、与56个民族、与太极拳、与勾子手、与跟步巧妙地组合在了一起,组合成了申奥会徽——“中国结”。
   完成“中国结”的那一刻,已经是交稿的那天凌晨,我们困得晕头转向,熬惯夜的韩老师此时却吃起了丰盛的早餐,有豆浆、海参、鸡蛋、牛肉------ 令我们这些不吃早餐的单身贵族们目瞪口呆。看着我们一副没有食欲的样子,韩老师有声有色地教导我们关于三餐饭的哲学:早餐应该吃得象是皇帝、中餐应该象平民、晚餐应该象叫化子。
   六时多,中国美协、负责申奥会徽初评的胡明之、奥申委宣传部的温文等三位登门取走了“中国结”。
 结束了,终于结束了。
    用完早餐的韩老师站起来,清了清嗓门大声说:——“下一个任务 —— 都睡觉去!”!
    当天上午“中国结”一致通过。       晚上七时,伍绍祖代表国家体委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厅接见了韩美林老师,并给予了充分的鼓励和肯定。
    奥申委的领导与美协的专家们向韩老师竖起了大拇指说:“还是美林那两下子啊!”
 
又去深圳
 
   申奥会徽“中国结”的成功是我们意料之中的事,我们早已在韩老师当时的创作状态中感觉八九不离十了,这是师生之间的默契。
   第二天,我们又随着韩老师去了深圳。不过,这次是为其他任务而去。
   马不停蹄,是我们工作室一贯的作风。
   吴中平、张伟、刘颖此时捧着更大一束鲜花在机场等着韩老师。短短几天里,经历了这些日日夜夜。他们说:真想不到废纸篓边的一个稿子,经韩老师这么一折腾,变成一个人见人爱的东西,真神了。
   更让他们感动的是,韩老师在北京的创作中,不断地将“中国结”的黑白稿、彩色稿、草书等一个个方案传真给他们以及原作者,老师是想让他们一同分享自己的喜悦。
   从机场回到家,顾不上疲劳的韩老师第一件事便是给原作者打电话,他在电话中兴奋地说着:  “你入选啦!今晚你得请客。------
   “你入选了?”当时我们觉得很纳闷。
 韩老师说,他已表示为年轻人做“托” ,年轻人做点事不容易。
   我们傻了,韩老师在未了解原作者的情况下,竟愿意做“托”?既然老师已决定了,作为学生还能说什么?但我们还是提醒了老师,保存好由韩老师创作的、老师已带到深圳、准备送给原作者的“中国结”原稿。
   如今“中国结”的原稿就在老师手里。
   打完电话后,我们一直在饭店等着原作者。
   尽管他姗姗来迟;尽管他没有请客;尽管他保持底调,我们都没在意。
   因为我们有太多太多事需要去做。
 
老师一惯愿做“托”
 
   要说“托”, 被韩老师托起的人是何其之多。
   就说我们最近去的河南禹州,那儿有一个镇的名字非常有意思,叫“神后”。韩老师带我们去了那里,因为那里是钧瓷的发源地。也许你并不知道,在这个非常落后的镇子里有着全世界最最漂亮的钧釉!如今,荣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的韩老师更觉得责无旁贷,面对祖国的愧宝 —— 钧瓷日渐衰落时,痛心的韩老师第五次来到那里,帮助那儿的钧瓷世家解决困难,并帮助他们恢复窑炉,坚定他们对传家宝的信念。韩老师不仅在钧瓷的造型、釉色上潜心研究,且对苗家、孔家、魏家、陈家等钧瓷世家的窑炉及釉色了如指掌。许多钧瓷世家将韩老师的照片与他们的祖辈们并列在一起,陈列在厅堂中。是韩老师帮助他们重新建起了被砸了的钧窑;是韩老师给他们带来了钧瓷通向市场渠道、是韩老师给他们带来了走向世界的契机。如今,他们烧制的钧瓷中有许多都是韩老师设计的作品。老师不收他们一分钱,将自己的艺术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乡亲们。钧瓷世家们无法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他们说:没准哪一天我们这儿会出现“美林钧”呢!这不是最高的评价吗?
   更让我们感动的是,一位广告公司的平面设计师要在一张设计好了的海报上放上一个古时候的油灯,这个得过国内外无数平面设计大奖的行家用他的电脑怎么也设计不出效果。火急火燎之中,他求助了韩美林老师。韩老师接过这个创意,没有马上落笔。这位平面设计师很纳闷,心想:凭韩大师的功力,还不是一会儿工夫的事?其实不然。第二天,韩老师开始象孩子一样满屋子翻腾。终于,他惊喜地从角落里找出了十来个旧油灯,这是以往大蓬车出去时他有意在各地收集的。那几天,我们经常看到老师望着油灯发愣。有一天,饭吃了一半,他突然放下碗,走到画室,神笔一落,一个美妙绝伦的油灯成功了。这件事着实给我们上了一课,这决定性的一笔凝聚了老师多少积累、多少心血!为了鼓励这位设计者,韩老师亲自将所画的油灯在卡纸上粘贴好、并写上那位设计者的名字,连同那些油灯通通送给了他;第一次全国人体摄影大赛期间,一张名为《黄土风韵》人体作品,在一评、二评都落选的情况下,作为评委的韩老师,在第三次评审会上又执意地将她拿了出来,并认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结果该作品得了一等奖。可作者黄旭升为何许人也,韩老师并知道。
 工作室的大蓬车到达了穷地方陕北横山,韩老师看到衣衫破烂的群男群女在一个土台子上高唱着秦腔,那认真劲叫人看了鼻子发酸,台下则是寥寥无几的几个观众。韩老师迅速下车,带领我们为他们助兴,并拿出几千块钱奖励他们对艺术的执著。
   几年来,老师一直在为我们的女足摇旗呐喊,他自称是中国人民的啦啦队队员。有一次,在庆功会上,按国家体委的要求,只希望韩老师画一张画鼓励她们。结果,韩老师连夜画出了二十八张,并神奇地镶好了框,这其中连教练、医生、领队,一个不落。
   身为国家体操队的艺术顾问,每年春节,韩老师把留下来训练、回不了家的孩子们请到了自己的家,他使出了全身解数,安排孩子们看电视、抓阄、讲笑话,尽量让他们不想家。第一年来了38人,第二年来了51人,第三年却来不了了,韩老师因手术,这个年是在阜外医院过的,不过,老师已经承诺,要在最近为悉尼奥运会的小队员们补庆功。
   穷孩子、苦孩子、傻孩子,小厂、穷厂、快垮台的厂,韩老师不要稿费,不要路费,不要土特产,一个劲地为他们找出路。
 为了30年上调不来的知青、为了几十年落实不了政策的知识分子,韩老师出画掏钱比别人还急。
   这不是“托”吗?
   可老师从未要求别人做过什么。
   有多少被韩老师托过的人,成了祖国的栋梁,有多少被韩老师托过的人,为中华争光。也有多少被韩老师托过的人忘恩负义、恩将仇报。------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这就是社会,这就是世界。
      有人愿意做“托”,有人荣幸被“托”。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其实,就象如今的独生子女那样,有的宠得起,有的则宠不起。宠得起的孩子成了才,那么,宠不起的孩子难道还要一味的宠下去吗?这里就有一个“度”的问题。这个“度”是要靠文化、素质、道德等各种准则线来丈量的。
 WTO即将临近,北京已经成功。各种机遇在等待着你;各种诱惑也在向你招手;“托”和被“托”还会存在。我们的韩老师还会继续做“托”。

韩老师托着我们前进
 
   经过高楼耸立的建国门外大街,穿过京通快速,“中国美术家协会韩美林工作室”的大字便呈现在你的眼前。你简直无法想象,在五个楼面、几千平方米的展厅里,陈列着韩老师新近创作的、含国画、雕塑、书法、陶艺、刺绣、木雕等在内的几千件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作品均是老师近两年的成果!
 韩老师的同行、好友看了以后,觉得他是个奇迹,他们说:这种奇迹只有美林这个奇人才能创造出来;台湾朋友来了后,居然为他的艺术下跪;日本方面新近为韩老师出了一本画册,封面上称老师为“神笔鬼才韩美林”;美国芝加哥市专门为韩老师开了一个艺术馆,一次便选了老师的140余件作品。------韩老师因心脏手术住院期间,每天,有无数爱他的人去看望他,上有重要领导,下有烤鸭师傅,他们送的鲜花可以包围整个医院!老人们为他去烧香嗑头,外国朋友上教堂为他祈祷。
   在老师未脱离危险的那几天,我们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去鼓励他。无奈,大家一齐冲到大雪飞舞的操场上,打起了大红横幅,那上面写道:“韩老师,我们爱您!”旁边,还有我们的孩子为韩伯伯堆的雪人。我们带着这样一张照片请护士送到老师的床前是想告诉老师:挺住,韩老师,您的生命不属于您自己,是属于所有爱您的人!
   目前,韩老师的身体已逐渐康复。按老师的话说:阎王爷嫌他未到退休年龄,又把他打发了回来。  “好了伤疤忘了疼”这句话用在老师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拼命三郎”又勾勒出了他新的蓝图。
   老师说,现在是他搞创作的最佳年龄段,是真正到了游刃有余、才思泉涌、得心应手的时候了;
   老师说,跟我好好“闹革命”吧!。
   有人称,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大的个人展厅;更有人称,从来没有看到过  这么多、这么丰富的个人作品!
   我们这里连空气也充满了艺术细胞。
   我们每天都在与我们的老师赛跑,
   我们永远也赛不过我们的老师。
   因为他是最棒的! 

(来源: 个人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