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美林追忆“认识的第一个宜兴人”,盛赞她“宿德显正”
发布时间 2019-03-01
  

 

1998年韩美林与汪寅仙合作“光明世界”壶

 

 

在北京韩美林艺术馆南展区二楼紫砂厅,一直陈列着一把韩美林精心设计、汪寅仙精工制作的“光明世界”紫砂壶,吸引了无数赞叹的目光。

 

今天,这把“光明世界”壶,也引发了韩美林心中无数的回忆。回想起汪寅仙在紫砂业界的功绩和成就,他不免动容,提笔写下《宿德显正》四字,告慰好友在天之灵。因为就在去年的今天——2018228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5岁。

 


 



1943年,汪寅仙出生于江苏宜兴丁山丁南村的紫砂世家,她历尽一生传承家艺,终成为一代紫砂宗师。14岁时,汪寅仙就开始学习紫砂陶艺,她师从吴云根、朱可心等著名紫砂老艺人,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紫砂事业。自195611月参加工作起,她历任宜兴紫砂工艺厂技术辅导、厂研究所副所长、厂副总工艺师等职,1993她被国家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作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她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宜兴紫砂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回望汪寅仙酷爱紫砂艺术的60载,她勤奋研习、不断创新、施艺严谨、手法独特,她善于将自然美、原生态注入于壶艺之中,其代表作品曾先后被多家国内外知名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尤其是出自她手的“美林壶”,更是在业界获得很高赞誉。

 

 

▲汪寅仙


▲韩美林与汪寅仙合作紫砂壶《格骨尚在》

 

追忆汪寅仙,韩美林的思绪久久不能平复,一幕幕往事在脑海中浮现。

 

1979年,在北京故宫举行的宜兴陶瓷展览会上,韩美林与寅仙初次见面。从那时起,他们两个人就“好”上了——一起学习如何做人、一起探讨紫砂艺术,开始了一段长达几十年的紫砂友缘。

 

 

 

“她是我认识的第一个宜兴人。虽然刚开始,我们俩一起合作的壶并不多,但是我们对紫砂的交流却是心有灵犀。”这是韩美林对汪寅仙的初识印象。“我们的友情不牵扯名利、不涉及派头。为什么我俩一辈子都骄傲不起来,因为我们脚踩这片土地,寅仙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她的人品,她是位接地气的艺术大师。她保留了宜兴紫砂的传统和尊严。”这是韩美林对汪寅仙毕生的印象。

 

 

▲从左至右:周桂珍、顾景舟、汪寅仙、韩美林

 

诚然,只有为人和从艺双方面的志同道合,才有了两人天长地久的友谊。

 

北京相见后不久,韩美林的“艺术大篷车”便开到宜兴,为当地的紫砂艺人讲座、和他们共同交流切磋,这是韩美林第一次来宜兴。就是在这次交流课上,汪寅仙进一步了解韩美林的从艺经历,并被他历经磨难仍旧笑对人生的可贵精神所感动,也由衷为他努力拼搏并为社会做出奉献的崇高品质所折服。


 

 “他是个非常坚强的人。看到蜘蛛天天吐丝结网的生活动态、他就能感受到有种生生不息的精神鼓励着他。他对小草、小花、小虫等小生命都非常热爱,并经常付诸画作,这种人间大爱又有几人能及。”这是汪寅仙眼中的韩美林。

 

带着对彼此的欣赏,两人的紫砂合作拉开序幕。

 

1982年春天,韩美林再次来到宜兴。这次,他为丁蜀镇和陶瓷公司画了不少精陶挂盘,大都是用彩笔画的鲜艳夺目的小动物、也有极具民族特色的小娃娃。消息传开后,争取他画盘的人越来越多,汪寅仙只能在下班之余去看看。那时,看到韩美林画的那么辛苦,汪寅仙从不敢开口要画,即便得到几个韩美林的画盘,也老是留不住、经常被别人要走。见状,韩美林笑说:“寅仙,你太傻了。”其实,他心中早已为汪寅仙的不求功利、不争名头所感动,后来,还专门给她画了盘子。

 

 

 

带着一份信任,韩美林将自己的速写本拿给汪寅仙看,当时他画了些瓶子和小水注,并指着问道“这些东西能做出来吗?”汪寅仙看后,觉得线条简练可爱,便爽快的答道:“我来试试吧!”于是,汪寅仙一口气就用不同的泥色,做出了四样小水注和一个小扁壶。韩美林来看时,开心的鼓励道:“你这个做成开口的,比我的样稿还好看呢。”接着,他便在壶上提起字画来,经他刻画出来的效果更有新鲜感、艺术味道浓浓。

 

看到汪寅仙的成功,宜兴紫砂研究所的好几位工艺技术人员,都来争取韩美林的画稿,一时间就引发了一股“美林热”。

 

 

 

1988年夏秋之际,韩美林又被邀请到宜兴。这次,他可是有备而来,一时灵感迸发、自己都数不清总共画了多少图纸的壶样,好多紫砂艺人都拿到了他设计的紫砂图纸。汪寅仙的九个壶样图纸是韩美林直接给的,她拿到后非常高兴,马上把手里的一切都放下,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赶制出这九把壶。

 

为了赶在韩美林在宜兴期间来得及把字画刻上壶,汪寅仙不分白天黑夜地用心制壶:白天在工厂做壶的主体,晚上还用饭盒带上零部件、回家继续加班加点地做。在《美好的回忆》一文中,汪寅仙曾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韩老师的东西太有趣了,我在做壶的过程中,也带着’玩儿’的心态去做,所以非常来劲。特别是做那个‘小放牛壶’——椭圆的壶形壶嘴是个牛头、壶把为牛尾、壶盖上骑着一个放牛娃,线条简洁生动;再加上韩老师的书画,更显雅趣。”

 

这批壶烧好后,立马就变成了抢手货,甚至只能按抽签分配收藏的买家。

 




▲与汪寅仙家人一起做壶

 

后来,韩美林又设计了一百多新壶样图纸,由学生王志带到宜兴看样合作。因为这次数量大,一部分由请了实力派的施小马、陈国良等紫砂老师,配合得非常好;另一部分由汪寅仙积极发动学生、家人和亲戚一起参与其中,她自己也精心做了两件,总共做了六十多件壶和小品。在创作过程中,每一件,汪寅仙都严格把关,特别是掌握比例及细部的处理等,每时每刻她都对“美林壶”尽心尽力。

 

来年春天,韩老师将这批紫砂壶和他诸多的艺术作品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次大型艺术展,并邀请汪寅仙全家到北京参加开幕式。这次展览轰动了整个北京城,此情此景,让汪寅仙终生难忘。

 

两个因紫砂而结缘的好朋友再次共同品味成功的喜悦。



 

转眼到了21世纪,韩美林继续设计、汪寅仙继续做壶,两个人的合作从未间断。多年来,韩美林的“艺术大篷车”多次开赴宜兴,每一次他的国内外艺术大展都少不了“紫砂”这个重要的版块,汪寅仙制作的“美林壶”也一次又一次在聚光灯下亮相。

 

2011年,韩美林的第六次个人艺术大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盛大开幕,这是国博百年历史上第一次艺术家的个人展览。展览前夕,他依旧不忘赶到宜兴、与汪寅仙共同完成即将在大展上亮相的新作紫砂壶。韩美林一边为紫砂壶题字,一边亲切的和汪寅仙说道:“做我设计的壶,你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我特别高兴大家在我稿上做改动,因为你们有经验,艺术加实践才是最好的,就像画画也讲究‘三分画七分裱’是一个道理,所以不要怕、大胆做。”

 

 

2012年,韩美林与汪寅仙在宜兴

 

几句话让在一旁的汪寅仙听得十分感动,回想起自己制壶的几十年,她觉得正是当年、也是韩美林这句“大胆改造”的鼓励,才有了自己今天的成就。

 

每次谈及与韩美林的合作,汪寅仙总是感慨:“这是缘分,我与韩老师合作一次,就很大收获一次。在合作过程中,我先是品味他的设计思维,并把它当作游艺,由于我是专搞造型设计,所以喜欢玩造型艺术。他的设计总给我一种新鲜感,虽然赶得很辛苦,但心里总是乐滋滋。我从心底里佩服他的刻苦精神和聪明才智,他的艺术空间之大、之深是少有的。从壶艺的设计来讲,他将动植物的形态概括提炼,构成简洁生动又形态各异的造型及图案,极大地反映了中国的民族性和装饰性。同时,他设计的壶样,又把文字图案完美的结合,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这是艺术魅力所产生的效应啊。”

 

 


2015年,韩美林周建萍夫妇与汪寅仙

 

然而2018年,韩美林与汪寅仙夕日合作时的欢声笑语永远凝固了。46日,韩美林携夫人周建萍来到宜兴,悼念已故紫砂大师汪寅仙。入春的宜兴依旧阴冷,丝丝凉风带着淡淡的哀伤盘旋在清明时节,韩美林怀着对老友无尽的哀思,带上一束白菊来到汪寅仙家中。

 


 

2018年,韩美林周建萍夫妇看望汪寅仙家人

 

一进门,八十有余的韩美林就朝着汪寅仙的遗像“扑通”一跪,弥补此前因出国公干而未能有机会送老友最后一程的遗憾。韩美林忍不住感慨:“听闻寅仙不在的消息时,我实在不敢相信。当时我正在国外,无法前来悼念。史会长(宜兴市陶瓷协会会长)给我打电话的时候,他在电话那头哭着说,我在电话这头哭着听。今天我带着建萍一起来看她。”

 

虽然汪寅仙已经永远的离开了,但是韩美林与她的紫砂情缘却始终未断。两人的缘分始于紫砂、聚于宜兴,陶都宜兴也让韩美林结识了众多紫砂大师,提供了美林艺术与紫砂艺术碰撞出无数可能的机会。于是,“韩美林紫砂艺术馆”应运而生,见证这份浓浓的紫砂情。

 

回望与紫砂结缘的40年,韩美林深情回忆:“ 在宜兴,我和汪寅仙、还有很多紫砂大师都是好朋友,我看着他们从青春洋溢、活蹦乱跳的小伙子、小姑娘,到成熟稳重、艺术有成的工艺大师。汪寅仙平素为人朴实低调,勤奋治艺,堪称楷模;其作品为人竞相珍藏,门生弟子享誉海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传道、授业、解惑,令世人景仰。几十年来,汪老师为紫砂陶艺传承人及广大艺术工作者树立了一座永恒的丰碑,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我一直觉得我也算是半个宜兴人,我与宜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的成长离不开这里,这里让我的艺术富有活水源头。我也愿捐赠我的紫砂手稿,让传统紫砂艺术和现代艺术走向未来,和大家一起,保持宜兴紫砂的传统和尊严,希望我们永远在一起,共同致力于推动紫砂艺术往前走!”

 

今天,就让我们和韩美林一起,再次怀念汪寅仙,并期待中国的紫砂艺术永远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