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传统,创造当下,请看《韩美林艺术大系·城市雕塑卷》
发布时间 2021-07-23
  

•《韩美林艺术大系》目前已出版:

ㆍ《城市雕塑卷》

ㆍ《动物卷》

ㆍ《人物卷》

ㆍ《书法卷》(一、二)

ㆍ《陶瓷卷》(一、二)

ㆍ《工艺卷》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吕品昌为《韩美林艺术大系·城市雕塑卷》作序《植根传统 ,创造当下》。

现将《韩美林艺术大系·城市雕塑卷》及序发布,以飨读者。


 

▼《韩美林艺术大系》系列书籍

 

《韩美林艺术大系·城市雕塑卷》

 

吕品昌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植根传统 ,创造当下》

——韩美林雕塑艺术赏析

 

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西方现代主义美学思潮涌入中国,尤其是“85新潮美术”后,涌现出一大批文化精英及现代主义艺术形态,他们在探寻中国美术的“现代性”发展之路,特别是雕塑语言的“现代性”演变。时至90年代,这种探索转向本土艺术的现代性重建上。近些年中国经济迅速崛起, 也带来了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不断增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植根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了艺术创作的主要课题,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作品和艺术家。其中韩美林先生算是独树一帜的代表。他以深厚国学底蕴、博大胸襟冶艺。在水墨书画、陶瓷、雕塑、家具、标志设计等艺术媒介和领域皆有涉猎且均造诣精深,着实令人折服!就其雕塑艺术而言,更是中国雕塑的宝贵财富。

 

1996年,韩美林在美国亚特兰大创作雕塑

 

 

1996年,韩美林与工作室成员在美国亚特兰大创作雕塑,左起第四位为韩美林

 




▲韩美林指导雕塑创作

 


▲创作中的韩美林

 

韩美林先生对青铜情有独钟,当我们对视他的雕塑时,便能完成历史的回望。远古时代青铜器是王权的象征,其造型独特,威严霸气。在韩美林的雕塑作品中,我们看到他充满智慧的纹饰运用。坐落于大连老虎滩的群雕《迎风长啸》是韩美林先生将青铜纹样及传统的装饰意味与大型公共雕塑的形式结合的重要代表,也是他将民间艺术、平面的艺术语言转化为空间雕塑形式的经典案例。

 

▲老虎手稿

 

▼《迎风长啸》手稿

 

 

韩美林先生创造的“虎”并非纯写实描摹,在其雕塑身上能看到中国传统狮虎造像的影子,结合商周时期青铜器装饰纹样,将传统的艺术语言赋予现代的色彩和时代的精神,其形象跨步向前,犹如中华民族正昂首阔步迈向崭新的时代,彰显了民族的精神。

 

▲韩美林对《迎风长啸》做细节性调整

 

▲韩美林与正在施工中的《迎风长啸》

 


▲施工中的《迎风长啸》

 

韩美林先生的装饰运用虽意味脱胎于商周时期的青铜纹样,但已不是王权的象征,这种消解的过程体现了韩美林的智慧。“旧时王谢堂前燕”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韩美林先生用他的双手将艺术的权力回归人民大众,这是对“艺术大众化”的最好的体现。

 

今天《迎风长啸》矗立在广场上,引来无数游人驻足观看,观众与雕塑近距离互动,让这组群雕格外有亲和力,因为在这个时代,艺术属于大众。

 

▼请欣赏作品

 

《迎风长啸》

尺寸:长42米,高6.5

材质:花岗岩、大理石

地点:辽宁大连

年代:1989

 

当我们对视博物馆中的青铜器时,依稀能感受到其散发出透骨的冰冷,这种距离感不仅是时隔千年的时间跨度,还有那些青铜纹饰的震慑与冰冷,可以想象商周时期远比不上我们所处的和谐盛世。这些冰冷的器物壮丽庄严,它在彰显至高权力的威严之下,传出了百姓的阵阵凄苦之声、饿殍遍野之像。欲望与暴行蹂躏着那些脆弱的、不断挣扎的生命……在国泰民安的当今,回溯那个残酷的时代,我们依旧唏嘘不已。其实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2015年,正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韩美林先生所创作的《和平守望》便是一座有温度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不是古罗马的纪念柱般的记录着丰功伟绩,也非传统的纪念碑祭奠着英魂般沉重无比。

 

▲《和平守望》手稿

 

▲韩美林调整《和平守望》小稿

 


▲韩美林对《和平守望》做细节性调整

 

▲创作中的《和平守望》

 

韩美林用轻盈的方式种下了一颗“和平之树”,这颗青铜树仿佛从人类沉重的土壤中破土而出,随风摆动而生生不息。雕塑的主体由菩提树、橄榄树和胡杨树的形象构成,分别象征着觉悟、和平和生命。树干的纹理选用二战期间被战火燃烧的国家的代表树种,雕塑用极具象征意味的表现手法传达出人类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与珍惜。由笔直的树干生长出的繁茂的枝叶,犹如火焰般在空间中蔓延,升腾的火焰与青铜的材质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寓意着人类社会走出战争阴云,在战火洗礼之后的“涅槃”。

 

《和平守望》

尺寸:高7

材质:青铜

地点:银川韩美林艺术馆

年代:2015

 

这个别具匠心的纪念碑正是人类尊重生命、热爱和平、憧憬未来的共同心声!韩美林先生用其特有的浪漫方式,为全世界种下了光明的希望之树!鉴于韩美林先生长期致力于推动艺术和艺术教育的发展,以及为实现教科文组织的理想和宗旨所作出的贡献。2015年,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总干事博科娃女士将“和平艺术家”的称号授予了韩美林。这是对一位艺术家的最高肯定。

 

20151014日,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给韩美林颁发“和平艺术家”证书

 

韩美林先生曾经说过,“他的雕塑把民族和自己都揉进去了”。他始终坚定不移的从中国传统中汲取营养,也让世界看到了一位中国艺术家所特有的民族气息。但如果将他冠以“中国艺术家”的头衔还不足以显示他的艺术影响力。在我看来,韩美林先生已将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推广到了世界。2008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标志与吉祥物的设计,韩美林先生用他的艺术创作让世界记住了中国元素的奥运福娃形象。

 

▲韩美林设计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手稿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

 

我们总说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雕塑语境下,中国的现代雕塑是由西方引进,特别是建国以后这个体系一直成为中国学院雕塑教育的主导。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的现代雕塑如何走出自己的“民族化道路”一直是雕塑界讨论的重要课题。这方面韩美林先生似乎有自己特有的解答方式。

 

他曾经说过:“一个中国的画家,他若想走向世界的话,这条路应该是必经之路——民族的与现代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近几年,韩美林先生不断地在全世界交流,并在纽约设立了“韩美林日”。从2016年开始他又在意大利、法国等国举办全球巡展,与此同时他将中国美学传播到世界各地。因此,韩美林已经不单单属于中国,他更是世界的艺术家。

 

▲《母与子》手稿

 

正如冯骥才先生为韩美林先生所著的口述史的书名——《炼狱·天堂》,韩美林先生一生经历了诸多磨难,阅尽世间百态,更深的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珍贵。他有意识的选取了自然界最伟大、质朴、元初的关系——母与子。这一系列生动的雕塑中透着母对子的本真爱怜、子对母的内心归属感,呈现出互为情感依赖的关系。母子是最根本的情感依托,这种精神的相互倚靠亦是最难以表述准确的,然而母子系列干练的雕塑形态不单单是雕塑艺术的典范,还更好的诠释了人类生存法则以及人之所以为人的定义,也是其人文主义关怀的具体承载。在声色犬马的物欲社会中,韩美林先生通过自己的人生体悟与自我追问,为我们剥离出了一份真实!

 






《母与子》系列雕塑作品

尺寸:高42cm-154cm不等

材质:青铜、花岗岩

地点:中国北京、日本真冈等

年代:2000-2003

 

《母与子》运用曲线、装饰、变形、夸张等手法,将女性表现得修长优美,母亲或双手托举着幼小的孩子,或俯身弯曲用身体保护着孩子,或身体前倾亲吻着孩子,或将孩子抱在怀中嬉戏玩耍。母子依偎在一起,生动感人,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对母性的赞美。与其说这是一件件单体的雕塑,不如说这是母与子感情的日常表现。母亲的身体修长柔美,从中既能看出女性的柔美曲线,又似乎能感受到作为母亲所承受的负担,但无论是哪一种姿态,雕塑的焦点总会是孩子,韩美林用一种视觉化的方式交代了母爱的重心,让观者在观看中自然地提炼出雕塑的精神,无需过多的解释。

 

▲韩美林调整《最美妈妈》手稿

 

▲韩美林调整《最美妈妈》小稿

 

▲工厂创作中的《最美妈妈》

 

在雕塑中,我们可以看到韩美林先生对现代语言的研究成果,也许我们可以看到亨利摩尔的造型特点、立体主义对造型的解构、莫迪利阿尼拉长的造型语言、贾科梅蒂所追求的精神性等等;同时我们又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韵味、剪纸艺术追求剪影效果和平面化的处理、原始陶塑的古拙与质朴、青铜雕塑装饰的硬朗线条等等。韩美林先生将传统与现代语言的探索悄无声息的“藏”在了雕塑之中,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融合出属于自己的雕塑语言。

 

《最美妈妈》

尺寸:高5

材质:青铜

地点:浙江杭州

年代:2011

 

在我看来,在韩美林先生内心,面对世间的纷繁复杂,他从不会选择对抗,而是选择一种智慧的方式消解,消解掉仇恨、苦难与痛苦,用柔美的雕塑语言来诠释“大爱”,从他的雕塑中我们不但没有看出他曾所经受的精神苦难,反而让我们体会到韩美林心中最温柔的一面,这种爱是全人类可以解读的共同意识。

 

 

▲《五云九如》手稿

 

▲韩美林检查架构好的雕塑内部

 

▲韩美林与施工中的《五云九如》

 


▲施工中的《五云九如》

 

韩美林先生的雕塑古朴而不乏清新之意,严谨而不失浪漫之情。欣赏韩美林先生的雕塑,我们时常会产生一种既熟悉又陌生之感。熟悉的是他的作品中多闪现着中华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特有的光华,为观众喜闻乐见;陌生的是他的作品创新多变。善于把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与现代意识融汇贯通,并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增强新的时代感。

 

 

《五云九如》

尺寸:长78

材质:青铜

地点:广东新白云机场

年代:2004

 

韩美林先生的雕塑,总能让观者跨越千年去感受遥远时代的气息,正如曾竹韶先生曾云,“我喜欢美林装饰性的雕塑,他的作品中有古青铜器的特点,吸收了中外古今象征性图案画的表现形式,融汇在生活中,这是很成功的。学习传统并开辟了自己独创的成功的道路。”韩美林也始终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艺术积淀,融进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但韩美林先生的雕塑艺术不会让人觉得“过时”,其中总有一种力量通向未来,这种力量来源于他的“现代性”和“运动感”,源于他从中华民族之魂中生发出来的“时代精神”。《天马骄嘶》便是这样一个佳作,表现的是众马齐奔,纵情驰骋的场面。

 



▲韩美林对《天马骄嘶》做局部调整

 

韩美林先生喜欢画马,马自然也成了他雕塑中的主要对象,但他并非对客体施以写实描述,然其精妙之处在于将马的客观性规律之美与艺术的主观归纳糅合的恰到好处。他将提炼出的弧形、扇形、螺旋形等几何式形态以及重复、连续、对称等艺术手段构建出了其个人风貌鲜明的雕塑语言。

 


《天马骄嘶》

尺寸:长32

材质:青铜

地点:江苏江阴

年代:2013

 

从这件作品我们能看出韩美林先生对中国传统石马雕塑的深入研究及从民间剪纸和皮影艺术中得到的启发。这组雕塑虽然有着传统马的影子,但整体造型极具“速度感”和“未来感”,四脚完全腾空带有一种“浪漫主义”审美,穿插在马的背后是极具有装饰性的平行线,其形式安排增强了形象的“速度感”,让人不禁联想到“未来主义”所追求的“速度与力量”之美。这些奔腾的骏马同时会让我们为其恢宏的气势所震撼,进而联想到跨入新世纪的中国人民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

 

▲《良月流晖》手稿

 

▲创作中的《良月流晖》

 

▲雕塑基座被缓缓吊起

 

▲施工中的《良月流晖》



《良月流晖》

尺寸:高20

材质:青铜、大石

地点:浙江良渚

年代:2020

 

韩美林先生是一位极富创造力的艺术大家。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他从中国文字、民间剪纸、陶瓷艺术、古代青铜器的艺术门类汲取无穷的营养,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与艺术,并将民族的传统艺术进行现代形式的转化,用自已的艺术实践探寻中国艺术的复兴之路。毋庸置疑,韩美林先生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他的艺术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提示我们艺术的多元化生态化才是雕塑发展的必由之路。

 

韩美林先生让我们重拾传统艺术,激励我们重振中华文化的昔日荣光与尊严!

 

吕品昌

2018111

 

 

 

《盖世金牛》

尺寸:长38

材质:紫铜

地点:广东深圳

年代:1994

 


 

《五龙钟塔》

尺寸:高9.6

材质:青铜、花岗岩

地点:美国亚特兰大

年代:1996

 

 

《祥瑞福辏》

尺寸:高25

材质:青铜

地点:广东深圳

年代:1999

 


《大舜耕田》

尺寸:长76

材质:花岗岩

地点:浙江上虞

年代:2002

 

 

《南北分界线》

尺寸:高39

材质:青铜

地点:安徽蚌埠

年代:2006

 


 

《九龙盘珠》

尺寸:高9

材质:青铜、金箔

地点:浙江杭州

年代:2006

 

 

《运转乾坤》

尺寸:高25

材质:青铜、花岗岩

地点:北京通州

年代:2006

 

 

《钱江龙》

尺寸:高42

材质:青铜、花岗岩

地点:浙江杭州

年代:2007

 

 

《钱王射潮》

尺寸:长48米,宽15

材质:青铜

地点:浙江杭州

年代:2008

 


 

《回家》

尺寸:高12

材质:青铜

地点:新加坡樟宜机场

年代:2008

 

 

《百鸟朝凤》

尺寸:高63

材质:青铜、花岗岩

地点:浙江余杭

年代:2009

 

 

《丹凤朝阳》

尺寸:高68

材质:青铜

地点:河北唐山

年代:2012

 



 

《龙盈乾坤》

尺寸:高48

材质:白铜

地点:广东深圳

年代:2013

 

 

《克拉玛依之歌》

尺寸:高58

材质:不锈钢

地点:新疆克拉玛依

年代:2015

 



《和风迎祥》

尺寸:长4.5米、4

材质:青铜

地点:北京韩美林艺术馆

年代:2011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