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说明

上世纪七十年代,曾有一部名为《大篷车》的印度电影红极一时,影片讲述了在美丽的印度大地上,一支快乐的吉普赛歌舞篷车队,用人性的纯洁和勇敢,成功帮助索妮脱离虎口狼穴。《大篷车》同情贫苦和社会地位低下的吉普塞人,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乐观、正直和不畏强暴的可贵品质,可谓正能量满满。

1977年开始,韩美林的“艺术大篷车”开始行走于文化艺术的“三江源”,开启了向民族民间艺术致敬、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旅程。

“韩美林艺术大篷车”的脚步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也走向了世界的五洲四海。千百万公里的行驶路线、忘我交流切磋的民间艺人,这些都是韩美林艺术创作道路上的宝贵财富,更是韩美林艺术灵感不断涌现的珍贵源泉。

+ 展开
现状与成绩
40余年来,“艺术大篷车”驶过了祖国大江南北数百万公里,从中原重镇山东、河南,西行到西北边陲的陕西、宁夏,攀登青藏高原进入青海、西藏,深入西南腹地贵州,又一路向南去到江苏、浙江等地。


40余年来,韩美林带着他的学生,一路行走,从民间艺术中汲取创作养料,从百姓生活中获得精神启迪,同时对一些遭遇困境的民间艺人给予帮助和指导。从剪纸、泥塑到陶瓷、钧瓷,从草编、彩印花布到琉璃、紫砂、木雕等,都是韩美林“艺术大篷车”的累累硕果。


扎根民间


一切伟大的艺术总是能显示地域、种族和时代的特质。韩美林的艺术强烈地表现了一种中国气韵,一种民族精神。从艺之初,韩美林就把自己的根深扎于民间文化的土壤中。几十年来,他的足迹遍布神州。燕赵大地的慷慨悲歌,塞北莽原的凛冽雄风,江南山水的雨露岚雾,南国丛林的神奇巫傩,都是他的创作之源。剪纸、土陶、年画、蜡染、木雕,无所不涉;布、木、石、陶、瓷,无所不及;刻、雕、印、染、铸,无所不用。


所谓“艺贵拙,然必有大巧之拙”,艺术中有大俗也有大雅,这大俗就是大雅。韩美林曾自喻为“陕北老奶奶的接班人”,他热衷于将中国民间的审美精神融入到艺术的创作中,发扬艺术的民族性。对很多人来说,民族性只是一种恋旧的姿态,一种时尚的元素,一种取悦西方的权宜之计。而在韩美林的艺术世界里,民族传统是一种气度,一种神韵,一种无论怎样夸张变形都难以抽离的灵魂。它不是涂在脸上的胭脂,而是流在身体血管里的血液。


探索世界


70年代末以来,韩美林遍访欧美及亚非诸国,汲取世界各地异域文化的精髓,探索艺术更具现代性的表达方式,领会全人类共有的普世价值。在中西方往来愈发频繁的今天,韩美林一直在担当着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使者。一方面,他从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促成传统的民族艺术完成现代意义的转型,在审美理想上超越传统文人的情趣而提升为对普世情怀的追求。另一方面,他又立足民族文化的本位,努力探求符合时代要求的民族艺术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尊重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国面前树立中国文化的尊严。
+ 展开
相关图片
  • 韩美林与夫人在苗寨采风

  • 从1977年开始,韩美林的“艺术大篷车”开始行走于文化艺术的“三江源”

  • “韩美林艺术大篷车”在青藏高原采风

  • “韩美林艺术大篷车”在山西采风

  • “韩美林艺术大篷车”在西藏

  • 韩美林与民间艺人在一起

  • “韩美林艺术大篷车”在河南禹州

  • “韩美林艺术大篷车”在非洲

  • 1994年,“韩美林艺术大篷车”在印度

  • 1987年,“韩美林艺术大篷车”在日本

  • 2001年,“韩美林艺术大篷车”在尼泊尔

  • 2002年7月,“韩美林艺术大篷车”在西藏

  • 2009年,冯骥才同“韩美林艺术大篷车”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 2017年7月,“韩美林艺术大篷车”在敦煌

  • 2018.09.03“韩美林艺术大篷车”在江苏南通

  • 2018.08.31“韩美林艺术大篷车”在宜兴

  • 2018年9月6日,“韩美林艺术大篷车”在博山

  • “韩美林艺术大篷车”在宜兴,韩美林与汪寅仙

  • 韩美林指导工人制作琉璃

  • 韩美林与牛纪义师傅制作彩印花布

显示